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文丨李爽
少年商學院微信專欄作者
定居英國倫敦的華人博士媽媽
當社會上發(fā)生了重大事件,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想過要和孩子討論,并且潛意識會認為:“這些事與孩子無關”,“有這時間還不如看書學習”,“他們什么也不懂”……
實際上,和孩子討論時事,正是精英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向來奉行精英教育的英國,對其中“教”和“育”的理解,一是讓孩子掌握知識,二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堅強的意志和高雅的情操。
而時事反映的是社會的真實狀態(tài),讓孩子“參與”其中,不僅能讓他們了解身處的環(huán)境,還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終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負擔起自己和社會的未來。
昨天(3月29日)是英國脫歐的最后期限,我們從一位英國華人媽媽的口中,了解到英國學校和家長,是如何通過時政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不得不說,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事件回顧: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投票,決定英國是脫離還是繼續(xù)留在歐洲聯(lián)盟。結果如下:投票人數(shù)超過3,000萬人,投票率達71.8%,贊成脫離歐盟51.9%,支持繼續(xù)留在歐盟占48.1%。 (最終計票結果)
根據(jù)《里斯本條約》第50條,英國和歐盟雙方必須在兩年時間內,也就是2019年3月29日周五之前,就脫離歐盟達成協(xié)議。
而經歷了過去兩年脫歐公投的00后們,也正式在他們的人生中參與了這一段歷史,學到了重要的一課。
學校積極參與時政
具體而言,孩子們對“脫歐”的關注,首先受到學校的影響。
2016年我曾給少年商學院寫過《從我兩個女兒參與”脫歐公投“看英國素質教育》(點此閱讀),介紹過當時分別在倫敦的私立走讀女校上中、小學的女兒們都在學校參與了模擬投票,那是正式公投前的一、二天。
大女兒當時所在的中學設計的是在全校大會上模擬公投,用正常上課的兩個時間段—-1小時10分鐘,首先由學校老師介紹公投的歷史背景,包括歐盟的來源、英國與歐盟的歷史、投票制度和過程,然后由學校最高年級的4位同學組成“留”和“去”兩個隊,各自陳述觀點,并鋪陳4條以上的事實來佐證其觀點。
此后老師與同學們組成的歐盟知識小問答,比如歐盟有幾個成員國、誰是歐洲國家但又不在歐盟、英國對歐洲的經濟援助、歐洲旅游和雇工等等,涉及地理、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最后師生每人一票,模擬公投:“去”是“留”。
大女兒對此的評價是,讓老師來介紹背景,是因為每個老師都已經有自己的偏向選擇了,不能讓他們影響學生,所以做資料性的介紹。而高年級學生搜集資料表達觀點也只是一個印證,并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樣可以保持模擬游戲的公正性。而這次全校公開課讓她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脫歐有了最全面的了解,非常有效。
兩個月后在與學校當時的校長談話時,她同意女兒的感受:“這個形式我們討論了很久,最后確定下來,讓老師來介紹背景知識,即事實部分;而學生來模擬脫或者留,即觀點部分。
這樣學生們能清楚地看到事實和觀點的區(qū)別,而不讓老師模擬投票表達觀點,也是不想讓學生們簡單跟從某種‘權威’?!毙iL補充到:“做為一所北倫敦以自由派著稱的女校的特點是,如果想要事情做得好,就得鼓勵學生們去做?!?/span>
比較起來,小女兒所在學校的模擬投票更簡單一些,基本上在頭一天由各班老師介紹背景和相關信息,第二天從早課開始到中午,允許學生和老師去票箱投票。這個更像已有的英國實際投票運作。
看新聞報道,英國很多學校,特別是中學,都有模擬投票,這也是非教育大綱的各校自主選項。
也許是為了不影響英國最后的正式投票,兩個學校都沒有公布模擬投票的結果,大女兒猜她們學校的留和去的比例,可能是95:5,小女兒說,留歐肯定占上風。而當時能看到的幾個私立學校網(wǎng)頁的報道,基本上留在歐盟都選項占上風,比如(85:15,或者735票對167)。
雖然最后公布的全民公投結果讓這些學校的孩子們失望了,但學校一直沒有放棄在這方面繼續(xù)深入引導他們參與時政。
去年6月,大女兒原來的中學請英國當時的環(huán)境、食物以及鄉(xiāng)村事物大臣邁克爾·戈夫來學校講座,大女兒評論:“他做為脫歐黑手、保守黨黨鞭,怎么敢到我們工黨票倉、留歐大本營來?。俊?/span>
果不其然,在問答階段,學生們就脫歐公投的信息公開、政客承諾以及程序提出了一系列尖銳問題,戈夫拿出政客的圓滑不肯接招。酒會時,幾個高中生對戈夫非常鄙視,說除了做政客,他真的一點真誠都沒有,完全是浪費我們的時間。
我就此問大女兒: “學??隙ㄇ宄銈兊牧龊蛢A向,以及你們有可能的反應,那為什么還要請戈夫來呢?當然,戈夫來本來就是拉票的,這是他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迸畠合肓讼耄骸笆遣皇亲屛覀兛吹礁嗳ψ右酝獾氖澜纾猜犚宦牪煌庖姷穆曇?,再確認我們是對還是錯?”
后來在與現(xiàn)任校長聊天時,說及這一段談話,校長評價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們真的非常敏銳,她猜的基本是對的,我們鼓勵學生們參與時政,但我們不會用任何立場去影響她們,因為他們必須能夠獨立思考,能夠跳出她們自有的教育、社會以及家庭、文化的圈子,去思考和判斷,并做出決定。
不管是教育大綱里的課業(yè),還是PSHE(個人、社會、健康、教育)的內容,獨立思考的意識一直貫穿全程,而我們努力培養(yǎng)的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家長自省,克制+啟發(fā)
當年文章里,還記錄著我做家長的心得:“這也許是在英國呆的時間長了,也許是兩個女兒都很“英化”,所以平時在與她們的交流時,會特別注意尊重她們的想法,表面弱化家長的影響,而通過事實和表達別人的觀點讓她們建立自我觀點和選擇?!?/strong>
記得當時告訴她們脫歐的結果時,小女兒一邊自己上網(wǎng)查結果,一邊嘟噥:“我不相信你說的,萬一你開玩笑呢?我自己查?!?/span>
因為做記者出身,曾經給閨女們傳授過”事實核查“的新聞原則,但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被用在自己身上,11歲的小屁孩,當時心里還是有點小小地百感交集的。不過,擺事實講道理,這種現(xiàn)在已經是我們的生活常態(tài)了,小到生雞肉該不該水洗,大到脫歐該不該第二次公投,我們經常處于辯論的狀態(tài)。
旁觀一把,英國家長也喜歡跟自己的孩子們談論時政。半月前,英國集中討論首相特麗莎梅最后的脫歐計劃時,女兒們被好友的媽媽問過她們的意見。
而平時,我在與其他朋友聊及脫歐時,我會聊天式地給女兒們講別人的觀點,比如保守黨的某教授是堅定的“脫”派,他現(xiàn)在甚至主張硬脫歐,因為他說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財力和精力攪入各派政治,而他不想脫或者不脫再浪費下一個兩年。
比如與前BBC的好友討論過對媒體脫歐信息公布的不夠全面,而左派、右派媒體的局限性這次徹底體現(xiàn)出來了。再比如我們一起看《脫歐:無理之戰(zhàn)》,她們看到公民生活之后的政治與金錢與技術合作的黑手,她們也看到政治如何操縱民意而激進民粹。
如果現(xiàn)在小結的話,民主和選舉應該是這次脫歐大戰(zhàn)對孩子們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當年15歲的大女兒曾抱怨說:“為什么我們不能選舉?我覺得,我知道的信息比住在邊遠英國康沃爾那些中老年人要全面而且客觀,憑什么他們可以投票,最后影響我們的未來?這才是不公平,不民主呢!”其實公投年齡在世界各國也是不一致的。
在2010年及2012年奧地利的兩次地方選舉中,16、17歲選民的投票率雖然低于整體投票率,但高于18-20歲。而蘇格蘭在2014年的獨立公投首次試行降低投票年齡至16歲,16-17歲選民投票率達75%,較18-24歲及25-34歲選民分別高出21個百分點及3個百分點。
2016年脫歐公投,工黨、蘇格蘭民族黨綠黨以及上議院都支持16-17歲青年參與脫歐公投,但最后被下議院否決。?支持留歐的高中生們或許就此失去了親手改寫英國歷史的機會。
除了選舉權的年齡限制以外,女兒們甚至建議選舉之前,應該有投票知識預測。比如這次投票主題是關于歐盟的,那是不是3000萬投票者對自己投的“脫”或者“留”的真實含義都全面了解了呢,就像信息的知情權一樣,一方面媒體盡量全面公布信息,但另一方面,如果投票者根本就不去了解和理清這些信息,寧愿像盲人摸象,按照小孩子們的想法,這些公民就不應該享有完整的投票權。
周六,她們還津津有味地臆想了一下第二次公投的可能性。按照她們粗略的統(tǒng)計算法,當年16、17歲的孩子們現(xiàn)在已經有了投票權,如果按照人口比例,這些人大概能占投票人口的5-8%,而當年脫營(51.9%)和留營(48.1%)勝負在3個多百分點,所以她們真的希望能夠公投發(fā)聲。
說到16年的公投,她們非常肯定地說,雖然結果不是她們想要的,但確實提醒她們選舉權有多重要,而現(xiàn)行制度并非天降不可更改,如何做到既能代表多數(shù)、又合乎國家利益但又是智慧選擇的制度。而同時,她們也目睹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全過程,這無疑加深了她們對西方現(xiàn)行的民主和選舉制度的再思考。
大女兒還提及媒體的作用和需要的改變。“我們這一代人(00后)生來就有網(wǎng)絡,已經習慣用新媒體,不會像你們那樣看書報,也不介意大報還是小報,如果投票和政治的宣傳想傳遞信息給我們,就需要適應這種改變。即使用谷歌搜索,我們連第二頁的結果都不會看,第一頁也是速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信息簡要發(fā)送,也是你們媒體人需要考慮的?!?/span>
當然,做為成人,我知道她們想法有多么幼稚和一廂情愿,但我樂于見到她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甚至挫折。也許,這才是我們這些有經驗和城府的大人們能給予她們的最好的平臺。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