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迷戀iPad或者非電子產品的副作用其實沒有區(qū)別

兒童迷戀iPad或者非電子產品的副作用其實沒有區(qū)別

? ? ?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分享的第111篇文章,原文刊登于《紐約時報》,作者是NICK BILTON,我們已經與他聯(lián)絡授權。

最近,我見到我的姐姐為了讓她的孩子們安靜下來而變的“魔術”。

我們坐在餐館對話聊天,但她的兩個孩子,4歲的衛(wèi)魯和7歲的盧卡吵架吵個不停。為了一個餐叉爭吵,為了誰的杯子里的水多一些而一爭高下、互不服氣。

就像魔術師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從帽子里變出一只兔子才讓一群孩子安靜下來了,我姐姐把手伸進包里“變出”兩部蘋果iPad,一個孩子一個。立刻兩個孩子都安靜了。早知如此,他們一坐下來就把iPad給他們讓他們玩游戲看視頻,而且我們還可以繼續(xù)聊天而不被他們打斷。

吃完飯后,我們把iPad放回“魔術包”內,我姐姐感到有些內疚。

“其實我不想在吃飯的餐桌上給他們iPad,但是如果讓他們安靜一小時的時間我們就能安靜地吃飯了,更重要的是不打擾飯店里的其他人,只好和往常一樣把iPad給他們,”她對我說。然后她問:“你認為對他們來說有壞處嗎?我的確擔心以后給他們養(yǎng)成在餐桌上用電子設備的習慣,他們反而認為這個習慣無傷大雅。

對于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盡管有些人有看法,沒人真正從科學角度加以理解平板電腦會對下一代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格蕾·斯冒博士說,“我們真的還不了解這些技術在全面神經學上的作用,”他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長壽中心主任,《電子大腦:技術改變現(xiàn)代生存思想》一書的作者。兒童們不同于成人,而且有些人對屏幕時光豐富多彩這種感覺更加敏感。

但是斯冒博士說我們的確了解這一點:大腦對iPad和智能手機屏幕這類刺激物比較敏感,而且如果人們在一項技術上花太多時間,在餐桌上和父母的互動時間就比較少,很可能會妨礙開發(fā)某些交流技巧。

那么,吃飯時候玩蠟筆的孩子會比擺弄iPad顏色應用程序的孩子更加社會化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際關系和社會認識實驗室副教授阿杜克說,孩子坐在餐桌上手拿紙板書籍或蠟筆而不與周圍的家人交流。“對于孩子來說,在吃飯期間與家人交流談話具有基本價值意義,”她說?!芭c電子形式或非電子形式的關系不大。

父母把iPad交給孩子擺弄幾乎別無選擇,至少父母至少可以適當控制孩子的玩耍時間與頻率。

2013年3月出版的一份報告中,英國對19000名2000年和2001年出生的孩子進行了一次長期性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看電視、視頻或DVD超出三小時以上的孩子到了7歲的時候在情緒特征和人際關系問題上比不看電視、視頻或DVD的孩子處理問題的機會多。這項對11000名孩子的研究發(fā)現(xiàn)觀看視頻的孩子通常觀看的都是適合少兒這個年齡段的看視頻或玩的游戲,和同齡孩子相比他們沒有消極行為表現(xiàn)。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