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第632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學院研發(fā)總監(jiān),畢業(yè)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且曾任美國中學老師的Evan Wang。
幾天前,我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她人在廣州,孩子正準備二年級的期末考。電話里她的聲音有點焦躁,“孩子有點厭學的傾向,我要不要讓孩子轉(zhuǎn)學?”據(jù)我所知,她兒子上的是一所重點大學的附屬小學,考試難得很,二年級的孩子常得應付四年級水平的超綱題。
客廳電視正直播亞洲杯——國足對戰(zhàn)朝鮮,電話里這個媽媽焦急的語氣卻絲毫不輸場邊球迷。我想到了和她的上一通電話,那會兒她正煩惱孩子的階段考,成績一如既往,“把把四十”,她也無奈。
“我和丈夫都是博士畢業(yè),也給孩子報足了培訓班,怎么孩子就是學不出來?”
像往常一樣,我只得安慰她放下焦慮,畢竟孩子才二年級,但我知道,對她來說,在競爭壓力下,讓孩子轉(zhuǎn)學或者不上培訓班需要多大的勇氣。等我們掛下電話,電視里國足已經(jīng)實現(xiàn)三連勝。我歡呼起來,想著剛剛談話的主角——那個我從未見過的孩子,應該正在孤獨地備考吧。
▋“3L英語培訓”還是“足球體?!?/strong>
在還像他這么大的時候,我的學習生活基本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不務正業(yè)”。那正是各種學科培訓班、才藝輔導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年代,每天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口都有人派送各種學習班的小廣告。我記得同學們幾乎都報了一個名叫“3L英語”的培訓班,只有我選擇把所有課外時間貢獻給一個足球體校。我還記得當時所有同學看著我下課后準備沖向體校時,那種羨慕的眼神。
我清晰地記得我的房間兩面墻上全部貼滿各種球星,皮耶羅、魯伊科斯塔、齊達內(nèi)等等,中間是一副巨型的1998年世界杯32強全家福。床上放著一個足球,有的時候晚上還會抱著睡。終于有一次,我在一個足球夏令營中幸運地被一個體校的教練選中,便開始了我的課余足球運動員生活。
那些年,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寒冬,每天下課后,我都會出現(xiàn)在球場,訓練到晚上8、9點。到了暑假要去備戰(zhàn)全國足球比賽,每天都是高強度的訓練,經(jīng)常跑到腿抽筋,曬得和黑炭似的。不過很快,我的兩個膝蓋都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職業(yè)運動員的夢想從此破滅。我開始全身心回歸學校的學科教育,雖然不再參與訓練,但那時培養(yǎng)起的“運動員精神”卻從此注入了我的基因,甚至反過來,促進著我的學科知識不斷進步。
▋聰明的孩子只有一張面孔?
然而,全身心回歸學校的過程卻是極其痛苦的。結(jié)束體校訓練時,我剛好準備上初中。雖然我在小學三年級前稱得上“學霸”,但后來的足球訓練畢竟占用了學習的時間和精力,等到六年級快畢業(yè)時,我的成績已經(jīng)掉到班級中間水平了。一上初中,簡直是當頭棒喝——我的很多科目都不及格。而更令我挫敗的,卻是老師對待我這個“體育生”的態(tài)度。
不知為何,許多老師總在“體育生”和“差等生”中間劃上等號,甚至表現(xiàn)在臉上。記憶中,我和班里另幾名體育生永遠被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兩排,擔心我們上課不認真影響其他同學;上課輪流回答問題,終于輪到我了就直接跳過,到下一個同學回答。平日各種指責,批評,恨不得直接“絕緣”……相比之下,學習成績好的、備考態(tài)度更加認真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師“你真聰明”的表揚。
(網(wǎng)上流傳的“學霸”象限圖)
這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要說“聰明”,那時坐在我后桌的一個學田徑的體育生,也非常聰明。他能輕易把壞掉的打火機修好,他能擰開誰都擰不開的瓶蓋,他能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一幅復雜的拼圖,他的物理選擇題總能拿高分……可不擅長回答物理大題的他,還是被當時的物理老師貼上了“差生”的標簽。
少年的我便是如此,“差生”的標簽讓我開始厭學,討厭走進這所學校,討厭見到老師。好在過去的體育訓練教給我的“堅持”二字在這時發(fā)揮了作用:我簡直是化悲憤為動力,“我要去另一個更好學校!”這一信念在心中熊熊燃燒,那種渴望變化的強烈程度,絲毫不亞于我在賽場上對冠軍的渴望。
▋美國老師為孩子“定制”試卷
強烈的自我驅(qū)動讓我如愿以不俗的成績,升上了一所國際學校。之后,我又出國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并在美國中學執(zhí)教了一段時間。再后來,當我回國,準備參與創(chuàng)辦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時,我系統(tǒng)地回顧并總結(jié)了過去在美國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新教育,才發(fā)現(xiàn),過去那讓我不解的“為何聰明的學生只能有一張面孔”之謎,源于中國不少老師或家長的一種成見,即孩子優(yōu)秀與否只有一個衡量標準,即在同一張考卷上,是否比別人答對更多題目。
這在美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首先,美國孩子從不把“成績放到一個籃子里”,平時課堂小測試的成績、期中考、期末考成績,甚至孩子的課堂表現(xiàn)等,一起構(gòu)成孩子一年最終的總成績。其次,不同班級的孩子,所答試卷一般不相同——每個班的老師會根據(jù)自己班上同學的知識消化程度“定制”一份考卷。在美國老師眼中,不同班級的孩子各有特點,當然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
▋面試官問我“昨晚橄欖球的比分是多少”
而“體育生=差生”的判斷,在美國則完全被顛覆。美國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都極其注重對孩子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你經(jīng)常能看到很多美國爸爸脖子上駕著自己2歲、3歲的孩子,一起去看比賽,孩子的臉上還會畫著各種球隊的標志。從小學起,孩子們就要開始學習游泳、接觸各種球類,攀巖……每個暑假最多的活動就是各種不同年齡階段的運動比賽。我還記得大學期間一個教授給我們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yè):如果你去現(xiàn)場看周六的比賽,會給你額外的分數(shù)。目的就是讓我們?nèi)サ浆F(xiàn)場,親身感受“體育精神”的魅力。
體育精神的重要性被放到了和學科知識相等的地位,即便是在社會招聘上亦是如此。畢業(yè)之后,有一次我去一家美國知名咨詢公司面試,面試官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昨天晚上橄欖球比賽,舊金山淘金者隊的比分是多少?”
他告訴我,他從高中就是學校橄欖球隊的主力,一直到大學,參加過不下100場比賽。之后去了一家著名的投資一行工作。看著他強壯的身體,有條例的談吐,和目光中的堅韌,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優(yōu)秀運動員。當他知道我踢過3年足球之后,顯得很開心,二十分鐘內(nèi),聊得最多的就是體育對我的改變,那些所謂“亮眼”的成績和項目表現(xiàn),我們誰都沒提到。
【支持《青少年創(chuàng)新的十個面孔》出版】過去一年,我在少年商學院接觸了非常多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活力的學員,這群中國“00后”“05后”身上爆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決心為他們寫一本書。它首先是關(guān)于少年兒童如何在課余時間玩出名堂的“一本通”,亦是中國第一本系統(tǒng)解構(gòu)青少年創(chuàng)新性格的圖書,第一本用設計思維方法指導青少年創(chuàng)新實踐的手冊。點擊這里支持出版。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