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學院君說:不久前,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重慶、江蘇、河北、遼寧等八省市發(fā)布了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從2021屆高考學生開始,將文理綜正式取消改成“物理歷史二選一”。這一改革措施引起了大家對于孩子未來是選物理還是選歷史的討論。但尷尬的是,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如何從小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以及未來適合發(fā)展的方向。

今天我們?yōu)槟窒硇赂呖紕討B(tài)的同時,也提出關于未雨綢繆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孩子決勝未來能力的建議。不管是孩子將來要在國內參加高考,還是要出國留學,相信今天的內容都能給您帶來啟發(fā)。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1.新高考改革意味著什么?

從八個省市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來說,孩子們的選擇空間從原來單一的文理分科,變成了現(xiàn)在的“3+1+2”模式。

2021年開始實施,那就是說2018年入學的高中生,就是第一批了,要在物理和歷史兩科中選一科了。對于一些“物理恐懼癥”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是“利好”。

對于更多的孩子還在初中及小學,尤其是還在讀小學的家長朋友來說,我聽到不少人在討論:如何從小幫孩子引導孩子興趣,讓Ta對物理和歷史中的一科有著明確的興趣,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嘛。

這種想法粗一看沒毛病,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恰恰是:一定不要因為高考的這種改革,而讓孩子從小一定要“二選一”,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物理和歷史,它們在科學和人文領域中各具有獨特的價值。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從小恰恰應當知識面寬一些。物理和歷史,都要去啟蒙,都要去學習,都要去激發(fā)興趣。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因此作為家長,與其困擾不知道孩子的興趣,糾結未來到底該選物理還是選歷史的問題,不如未雨綢繆,從小綜合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這樣到了高中不但孩子能夠輕松選擇,而且對于要留學也好,未來就業(yè)也罷,才會脫穎而出,更感激從小的選擇。

2.哈佛新通識教育

與“T型人才”

作為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恰好也是從2018年秋季開始,正式實行了全新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起源于1945年)。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原來通識教育8大品類的課程,變成了4+3+1——4門通識教育必修課,3門分布必修課,和1門實證與推理課程。這四門必修課包括:美學、文化與闡釋;歷史、社會與個人;社會科學與技術;倫理與公民。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哈佛大學對“T型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無論學生就讀哪個專業(yè),都需在這些領域中選另外一門進行深度學習。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哲學系的學生應能理解世界是一個理性的、可預知的系統(tǒng);而一個穿著白大褂的生物系學生也應具備最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能深入事物的本質,一步步激發(fā)孩子的最大潛能,就是通識教育的核心。

比起過早地局限孩子的發(fā)展方向,讓孩子從小接觸到多元化的知識,形成跨學科的思維,對他們未來選擇“愿意深入研究的領域”,將更有幫助。

 

3.改變世界的T型人才

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同時還是哲學家和美學家。13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就開始閱讀康德的著作,入讀蘇黎世聯(lián)邦工學院之后,還專門選修了哲學課。他認為人們必須要借助概念才能把混亂的感覺經驗整理出秩序來。

在之后研究自然規(guī)律時,他也是力圖追求理論美、方程美、和實驗美,寫出了著名的愛因斯坦公式:E=mc2,用最簡單的方式描繪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物理現(xiàn)象。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盡管從專業(yè)的領域來說,科學和人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其實,科學思維與人文思維有很多交融的地方,才讓世界達到一種奇妙的平衡。

去年不幸因抑郁癥去世,被稱為最靠近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震驚中外的“天使粒子”發(fā)現(xiàn)者、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終身教授張首晟,內心也是對科學和人文兩個學科領域充滿信仰和追求。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他曾經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談過科學與人文的關系:“歷史和研究理論物理表面看上去并沒有太多關聯(lián)。但是在從事研究方面,科研和藝術非常像,就是一種品味。整體的歷史觀,能幫助你在做科研的緊要關頭時,做出正確的選擇?!?/p>

在張首晟年幼的時候剛好趕上“文革”,那個年代不讓看書,還好家里的藏書閣藏了滿滿一閣樓的書:東西方文學類、藝術書 、哲學 、物理學等各類學科,應有盡有。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于是,張首晟從小一有空就鉆進藏書閣廣泛涉獵各類知識,在書中,他可以與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文學藝術家對話。柏拉圖、康德、黑格爾、迦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正是這些偉大的靈魂讓他實現(xiàn)了與藝術、科學的最初交匯,也讓他認識了比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可以說,張首晟受到了思維啟蒙的教育反而是在人文科學方面。直到現(xiàn)在,他還是對人文藝術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平時在生活中,也時時實踐著這種美的統(tǒng)一,遍覽文學、歷史、哲學等著作。

4.培養(yǎng)愛讀雜書的“超級小孩”

那么,如何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培養(yǎng)他成為面向未來的T型人才呢?從日常的小事開始,從培養(yǎng)他愛讀雜書的習慣開始,一定不要只是為了考試而選書讀書,也不要只是選擇“實用性強”的所謂暢銷書。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孩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得到自然的發(fā)展?!?/strong>也就是,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應該給與他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要讓孩子能同時學好物理和歷史,恰恰在于能及早讓孩子兼顧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具有跨學科思考的能力,而這些就需要從小讓孩子廣泛閱讀,并且多讀“雜書”。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譬如我們給大家分享過的,獲得全球最年輕雅思7分得主的來自上海三年級的鄒歆柏,就是這樣一位憑借大量閱讀擴展知識面,展現(xiàn)了出色語言天賦的“超級小孩”。

少年商學院美國專欄作者南橋老師也曾和大家分享過《年少正好讀雜書》:

兒童讀書強調功利性則危害更大,因為它會造成思想發(fā)育的營養(yǎng)不良?,F(xiàn)在我去各出版社,發(fā)現(xiàn)兒童的閱讀多與其學業(yè)有關。當然,這道理上是說得通的,年少時努力讀“忙”書,等長大了,才有資本讀“閑”書。然而有一點被忽略了:年少時的廣度,實際上大大地左右著日后的高度。

我自己的小孩在美國上學,老師強行規(guī)定每天至少讀20分鐘的“閑書”,家長還得每天記錄、簽字。這個做法頗讓我深思。

很多人對美國人有成見,嘲笑他們不讀書,沒文化,可是他們的兒童看書之多,涉及面之廣,連我們這些大人都自嘆弗如。我女兒才7歲,就要看“虛構類”作品,如兒童小說,還得看傳記。她們參加的“快速閱讀”項目,一個學期下來要讀20本書。

南橋,公眾號:少年商學院年少正好讀雜書

越是新高考“物理歷史二選一”,越要從小同時培養(yǎng)孩子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

讀雜書之外,帶孩子平時多參觀國內或全球的博物館、圖書館,帶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興趣,讓他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產生興趣和熱愛,渴望獲得知識,也與“讀雜書”的理念不謀而合。

要記住:一定不要從小就要讓孩子,或者就要幫孩子從文理科中,從物理與歷史學科中,二選一。

法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曾說過:“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越要藝術化。兩者在山腳下分手,回頭又在山頂會合。

讓孩子成為知識的寬度與思維的深度兼具的“T型人才”,是教育的本質,才是我們?yōu)槿烁改父F其一生的期待與目標。這和高考/留學有關,也無關。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