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每周日“精品推薦”欄目
分享全球創(chuàng)新教育優(yōu)質資源與方法
有一種品格,在這些年的歐美名校申請中,越來越被看重,那就是——領導力(leadership)。但很多同學、家長卻對“領導力”有著一定的誤解,認為是通過“干部職位”、“權力”以及領導的人數(shù)多少來決定的。事實上,頭銜本身不足以說明任何問題,而沒有頭銜也不等于就不具備“領導力”。
就像耶魯大學官網(wǎng)這樣寫道:
“你毋需擔任一個全國性組織的主席才能給錄取委員會留下深刻印象,但委員會希望看到你花時間、抓住有意義的機遇,并積極地影響你周圍的人。
你對你投入時間做的事情,展現(xiàn)出深深的執(zhí)著與真摯的熱愛。你追尋真心向往之事的無上愉悅,而非連篇累牘陳列活動的簡歷。這些將會讓你具備更強有力的資格?!?/span>
少年商學院教育紀錄片工作室為大家推薦過非常多不同主題的紀錄片,今天再為孩子推薦7部經(jīng)典的人物紀錄片,啟發(fā)其領導力提升的7個關鍵詞——目標感、熱忱、堅毅力、合作精神、改變世界、謙遜、遵從內心。紀錄片的主人公,大多并非平常我們所說的“領袖級的人物”,但他們有著超強的領導力,也演繹出了異常精彩的人生。
*注:紀錄片更適合親子共看。從小在孩子心底種下一顆Leadership的種子。每部片子下都附有播放鏈接,復制后發(fā)送到任意微信對話框或者手機瀏覽器里即可打開。
1、“目標感”
《馬拉松精神》
Spirit of the Marathon
豆瓣評分:9.0
豆瓣網(wǎng)友“左宥”:“頂尖馬拉松選手,傷病復出的昔日女冠軍,普通人,通過挑戰(zhàn)馬拉松,突破自己,獲得力量!”
本片講述一群狂熱跑者與馬拉松結緣的經(jīng)典故事。
六位跑手的故事都非常精彩,為我們展現(xiàn)了馬拉松的根本意義——從不在于跑多長、跑多久,而在于參與跑步的人,為了沖向唯一的終點,究竟有多拼。
為什么要跑?他們的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為著不一樣的原因參加2005年的芝加哥馬拉松比賽。在此之前,他們進行著日復一日的訓練,不是體力過人,只是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一位叫做Jerry Meyers的業(yè)余選手, 2005年已超過70歲。很多人問他:為什么還要繼續(xù)跑?這是因為,他的女兒在去年看到父親的跑步身影,覺得很感動,一起決定再跑一次。于是,Jerry和女兒一起練習、參賽,最后手牽手過了終點,畫面非常感人。
再如Deena Kastor,04奧運女子馬拉松銅牌選手,她狀態(tài)神勇,屢破多項美國紀錄,但美中不足,在2005年Chicago Marathon之前,從未贏過一個大馬拉松比賽。Chicago冠軍成為她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但比賽前卻意外受傷,使她兩個月無法跑步……最后,Deena Kastor能否堅持下去,如愿拿到冠軍呢?
本片想告訴每一個仍在路上摸爬滾打的人:你樹立過的目標,一定會帶你去到想去的終點。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不要緊,只要最終能到達就好。
2、“熱忱”
《巴西足球的靈魂?》
Ginga
豆瓣評分:9.2
豆瓣網(wǎng)友“突然的自我”:不僅僅是技巧,這是一種愛,一種靈魂。
說起巴西,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第一個詞語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會說,是足球,是熱情。沒錯,巴西人的生活貧窮得捉襟見肘,可恰恰是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卻走出過羅納爾多、里瓦爾多、小羅、卡洛斯等多位耀眼的足球巨星。
本紀錄片由巴西經(jīng)典電影《上帝之城》的原創(chuàng)人員拍攝。在紀實鏡頭下,這塊土地上的足球無關勝負,只關乎于技巧、快樂、感情和榮耀。7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成長的巴西少年,他們始終對足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熱情。而如果你問為什么,他們也許還是用兩個詞回答:是足球,是熱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做保羅·凱撒的球員,他天生自傲,曾經(jīng)說過:“我敢與羅納爾多對腳?!眳⒓悠咸蜒廊岁牭倪x拔的他,原以為把握十足,當教練的名單中沒有聽到自己名字時,他低下了驕傲的頭顱,低聲說道:“本來以為肯定能選上……”
保羅還說,因為家里窮,有時候我們只吃晚飯不吃午飯。如果吃了午飯,晚上就要餓肚子了。說話的時候,他正在停車場指揮車輛停靠,賺錢貼補家用。但這種貧困,卻沒有奪取他對足球的熱情:他始終堅信,總有一天,自己真的能和羅納爾多對腳。
這樣的堅持,值得嗎?也許這是他們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因為在這些少年眼中,屢敗屢戰(zhàn)也是一種愛的方式,只要勤勞地愛下去,就不枉一生,終會被記住。
3、“毅力”
《攀登梅魯峰》
Meru
豆瓣評分:9.1分
豆瓣網(wǎng)友“噗呲噗呲好多魚”:“喜歡這部片子,對自然的敬意,對信仰的追逐,隨著鏡頭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還有吉米看似平淡的講述,遺憾的失敗,突然的災難,登頂?shù)南矏偂?/span>
被譽為史上最好的戶外紀錄片之一,景色美不勝收是原因之一,更關鍵的是,此片的參演人員在冒險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卓越品質和真摯友情,在同類作品里難以看到的。
在片中,三位對攀登上癮的主人公——Conrad Anker、Renan Orzturk、Jimmy Chin參與了幾乎不可能的登山計劃:攀登梅魯雪峰的鯊魚鰭(Shark’s Fin),這可以說是喜馬拉雅山區(qū)最難的技術攀登路線。
當他們啟程時,那里還沒有攀登者的足跡。三個人組成了一支在登山和拍攝方面都堪稱一流的團隊。其他人無法完成在梅魯雪峰的攀登與拍攝,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毅力、勇氣方可前行。?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恣意地生活卻又尊重生命的本能,我們大部分人,也許此生都無法企及這樣的高度,但看到他們站到山頂時,內心依然充滿了感動。他們就像人類的挑戰(zhàn)使者,要代替我們去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不是要證明我們可以征服大自然,而是要證明人類的毅力永無上限。
很多人以為,登山的人不拿生命當回事,可這三位登山者在片中傳遞的卻是——他們是行走在生死邊緣,但從不越界,不會因為膨脹的自信心就把生命拋之腦后。這種極強的控制力和時刻保持冷靜的心理素質,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4、“團隊合作”
《走鋼絲的人》
Man on Wire
豆瓣評分:8.2
豆瓣網(wǎng)友“肥皂俠”:“戲謔中的崇高和勇氣 以及巔峰后的失落與厭惡?!?/span>
本片含金量十足,曾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不過要注意,此片講述的故事雖然很壯美,但卻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1974年8月7日,法國雜技名人菲利普·珀蒂在紐約世貿(mào)大廈和雙子塔、兩座高達110層(412米)的大樓之間,完成了一次令人嘆為觀止、心驚肉跳的壯舉——他搭起了一條橫跨天穹的鋼索,毫無保護地恣意行走。
走鋼絲,是這個25歲男孩的終極夢想。當然,能做成這件轟動的“藝術犯罪”,全靠朋友們的幫助。為了幫助菲利普實現(xiàn)夢想,朋友們沒日沒夜地討論著:如何進入世貿(mào)大廈、如何將鋼索運到樓頂上、如何穩(wěn)定地搭建鋼索……終于突破層層關卡,完成了這次危險而瘋狂的舉動。
其中一個朋友,甚至因為在世貿(mào)幫菲利普走鋼絲而被美國政府驅除出境,在那之后,還希望再次為Philippe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而出力……然而,菲利普面對這群朋友,根本毫不動容,他甚至覺得,這只是一堆工具而已。走鋼絲之后,這群朋友走向了絕望,也與菲利普徹底決裂。
這樣的結尾讓人唏噓,也讓我們領悟到: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夢想。在奮斗的同時,別忘了同伴的互相扶持。有價值的團隊合作,才能讓人不斷超越自我,反之,就只會原地踏步。
5、“改變世界”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
介紹本片之前,先與大家分享一組數(shù)據(jù):在中國臺灣,三成中學生沒有人生方向,近半數(shù)大學生不知道選擇什么專業(yè)。
看到這種現(xiàn)象,是默默接受,還是決心改變?一名叫做楊逸帆的少年,在14歲時就決定扛起攝像機,以身邊的臺灣少年為主角,拍攝一部以“學習的理由”為主題的紀錄片。
初二的時候,楊逸帆提出了一份“臺灣教改企劃案”,是臺灣“反基測”的標桿人物?!盎鶞y”相當于大陸的中考,是臺灣學生升高中的必經(jīng)之路。本來,他也是一個普通至極的學生,直到有一天,他聽到一位女同學對輕描淡寫地說“能考上什么學校就上什么學校唄,考不上就去混社會”,他才驚覺:我們的教育正讓孩子變得優(yōu)秀而茫然,就像一群隨大流的“綿羊”。
于是,他開始拷問自己,也拷問臺灣的教育:我們如此拼命地學習,究竟是為了什么?成功、優(yōu)秀的定義又是什么?
這位少年的小小舉動,未必能改變世界,但它起碼會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讓同齡人明白到:在拼命奮斗的同時,記得看看腳下的路,以及自己的選擇。楊逸帆同樣處于升學壓力之下,但他不是聲嘶力竭地與體制對抗,反而能以一種溫良的手段,用“啟示錄”的方式去改變影響世界,這種智慧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6、“謙虛”
《就是這樣》
This Is It
豆瓣評分:8.7
豆瓣網(wǎng)友“正剛”:“對MJ和所有的參與者感到敬佩,這是一種謙遜隱忍而又精彩迸發(fā)的狀態(tài)。這太迷人了?!?/span>
在很多人眼里,邁克爾·杰克遜離經(jīng)叛道,一生都處于不斷的流言蜚語中,似乎很難相處、恃才傲物,正如他說過的一句話:“印刷成文不能代表它們就是真理。”
可真實的情況是——接觸過杰克遜的每一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評價道:“他平易近人,認真而謙虛?!?strong>在舞臺上,杰克遜是絕對的主宰真正的王者,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自謙,但他卻以非常有禮貌的方式表達出來。
2009年6月25日,一代流行巨星遺憾隕落,原本計劃在2009年夏天舉行的名為“This is it”演唱會無法如期舉行。此前,杰克遜已為此次演唱會進行了大量彩排工作,整個過程都被記錄了下來。本片通過這些片段,把舞臺后他不為人知的一面重新展現(xiàn)出來。
在片中,杰克遜能為鍵盤一個節(jié)拍的漸變跟鍵盤手掐老半天,直到恢復到他想要的“唱片中的樣子”;他在彩排時說的最多的話是“這里可以更好一點”和“再來一次”,其對待音樂的癡狂和熱情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令人發(fā)指的程度。
而與對待工作的嚴苛相對應的,是他對待工作人員的謙和——他在要求改動或重來時一定會說“all for love”和“god bless you”,語氣溫和而虔誠,這種懂得感恩的心實在彌足珍貴。也許,正因為這種充滿魅力的性格,讓他成為永遠的傳說吧。
7、“遵從內心”
《身份的焦慮》
Status Anxiety
豆瓣評分:8.2
豆瓣網(wǎng)友Renzolla:“講述人們對于自我價值的判斷以及外界如何影響我們對于自己的判斷,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很有啟發(fā)性?!?/span>
英國鬼才作家阿蘭·德波頓的著作,一直暢銷全球。他擅長用有趣、睿智的語言討論深刻的問題,這部紀錄片,就是根據(jù)他的一本書《身份的焦慮》而改編,里面探討的問題,都是孩子們會思考、大人也未必能回答的問題:人活著是為了什么?賺錢能讓我們更快樂嗎?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非常值得我們去反思。真正的成功是什么?在片中,阿蘭采訪了不同階層的人,試圖為我們都提供這一答案。比如,波西米亞人就特別超凡脫俗,他們不追求物質,只在乎內心的安寧。不一樣的民族,不一樣的文化,對生活的理解截然不同。
事實上,阿蘭·德波頓從未打算為我們提供答案。在他看來,遵從內心才是一個人最應該做的事情。那些看起來偉大的人,除了能力卓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少被外界干擾,而是反求諸己,去發(fā)現(xiàn)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只有當你敢于遵從內心、對自己誠懇時,才會體驗到幸福的滋味。
觀看地址: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