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第1022次分享。
“你應該外向一點!多和人交流!”在不少大人眼中,孩子內向無疑是缺點,但真的是這樣嗎?
兩天前,北京衛(wèi)視一檔節(jié)目中,來自廣州的11歲小男孩宋亞軒,憑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聲音的清澈和由內到外的情愫震撼了全場觀眾和所有評委:
但一曲終了,評委們最關心的卻不是孩子不凡的唱功,而是宋同學的內向及不善言辭。評委之一的田震還嚴肅苦勸:必須改!“如果讓我來教你,我可能會瘋了!”
少年商學院的幾位小伙伴看完節(jié)目后很是感慨。我們想說,孩子,這個建議您未必要聽,每個人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方式各不同。內向不是缺點,更不是一種“病”,反可能是一種優(yōu)勢。
我們曾分享過我們在美國的特約撰稿人南橋先生曾專門對此進行了深入而獨到的剖析寫就的一篇文章,很多觀點值得揣摩,譬如“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外向型孩子成績更好,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學之后,內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績好過外向型性格的人……”今天我們再次分享其核心觀點:
甘地、羅斯福夫人、比爾·蓋茨、巴菲特、愛因斯坦、赫本……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是內向。
2012年蘇珊·凱因的TED演講《內向的力量》(ThePower of Introverts),強調了害羞和內向的不同——害羞者無法承受社會眼光,而內向者只是對于外在世界比較敏感罷了。過去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存在著對內向的偏見。
密歇根州立大學一位名為蒂芬·韋蘭德的教授也強調:有的人在獨處中學得很好。他還引述了蘇珊·凱因的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即便在看書之前,我也不覺得外向高內向一等,但是內向性格的優(yōu)勢,如何給發(fā)揮出來呢?
1、演講:內向者只是不善于拉家常而已
或許你會說,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很多內向者害怕公眾演講,羅斯福夫人就是個例子。羅斯?;夹郝楸园Y后,一度想退隱鄉(xiāng)間做一鄉(xiāng)紳。羅斯福夫人無奈下,開始替他張羅公眾事務,讓羅斯福得以延續(xù)其政治生涯。后來內向的羅斯福夫人居然可以開記者招待會,上電臺做脫口秀,等等。
為什么會這樣?很多時候,內向者能口若懸河地針對自己熟悉的話題演講,但是他們不善于和陌生人拉家常。在求學、工作當中,內向者不妨揚長避短,回避暴露自己短處的家常場合,抓住機會去做這樣有所準備的演講、演示。
2、學霸:內向的高中生有“后發(fā)優(yōu)勢”
在小學階段,外向型孩子成績更好,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學之后,內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績好過外向型性格的人。二者智商均等,但是注意力的“帶寬”使用二者大有不同,太喜歡熱鬧的孩子精力分散太多。另外,外向型性格的人過于追求結果,遇挫容易放棄。內向者不急著顯擺,恒心和毅力更好。
有調查顯示,在各項國際水平比賽上,成績比較好的那些國家的孩子,也通常是耐力、恒心最強的。這些個性力量和學習成績不無關聯(lián)。美國的亞裔,通常給人不善言辭、埋頭學習的印象,但是這也使得他們成為學習上拔尖的模范民族。只不過,美國職場文化崇尚張揚、表現(xiàn),你不說沒人知道,所以亞裔的劣勢就紛紛出來了,形成了“竹子天花板”。
3、擇業(yè):獨處的習慣能成不少大事
有不少職業(yè)非常適合內向者,包括寫作等諸多創(chuàng)意行業(yè)、科學研究、藝術等。如果你更喜歡沉思默想,喜歡精神生活多過物質生活,這些職業(yè)對你都不錯,而且內向的性格和獨處的習慣會幫你大忙。
牛頓、肖邦、普魯斯特、奧威爾、羅琳(《哈利·波特》作者)、蘇斯博士等人都是深度內向者。他們的性格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成就。還有一些職業(yè),比如教師,內向的性格也不一定對你有多大妨礙。在美國的大學里,內向人士比比皆是。
4、交往:敏感是極重要的關系潤滑劑
通常情況下,性格開朗能成為關系的潤滑劑,開朗的人善于經營關系。不過也要知道,關系的和諧,矛盾的解決,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這往往是外向性格的短板。
內向者對周圍環(huán)境敏感,能洞察細致入微的變化,通常也更有能力體諒他人的處境。能夠理解、甚至討論外向者容易忽略的“沉重”話題。他們和人相處,容易以己度人。內向的人更可能贏得尊敬和信任,他們可能不會狐朋狗友一堆,但是容易建立長久的友誼。內向者對自己言行通常更自覺,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更清楚。
5、理財:內向者的字典里沒有“冒失”
這一點也有些違反常識,通常大家覺得發(fā)財?shù)囊欢ǘ际悄切╋L風火火的外向者。書中說外向型的人比較急功近利,容易受高回報刺激,容易受外界波動的影響,對風險有時候視而不見,書中甚至稱金融危機是過于冒進的外向人士造成的,或者說外向者搞垮了華爾街。
內向者則處事謹慎,不大易隨大流,常常見好就收。巴菲特就是一個深度內向者,他有句名言:“只要你有尋常智力即可,你需要的是那種克制沖動的秉性,以免冒失陷入危險。”
結論:內向就像左撇子,不必刻意糾正
說了這么多,我的意思并不是倡導人變內向,或者說內向既然這么好,那么大家就都各行其是,誰也不搭理誰好了?這樣就曲解了。我的意思是,內向就像左撇子一樣,真的沒有必要刻意去糾正。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或是老師,請謹記這一點。當然,有時候人為了尊重他人,適應社會場合,也必須做些變通。
需要注意的是,內向的人老是去“扮”外向,是很累很耗電的,需要經常有獨處的環(huán)境來給自己充電。外向性格在內向的氛圍里呆久了,也不健康,也需要有適當?shù)拇碳さ沫h(huán)境,好讓自己身心得到調整。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